大家都不期望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,但让孩子出类拔萃的并非提前识字,而是游戏、游戏,再游戏!近日,来自美国佛罗里达州的心理专家、早教专家玛思博士为上海父母解析了一次游戏的力量。
生活本身就是游戏
大家工作都非常忙,哪有空闲陪孩子玩?为了照顾孩子,是否应该在孩子出生后的三年里,做全职母亲?三年的全职母亲界限是不是科学?不少父母抱怨时间少,又担忧照顾孩子不够。
但玛思博士对年轻父母强调:全世界的父母都愈加忙,美国不少母亲生完孩子6周后就去工作,这并非父母的错,但工作再忙,也能挤出时间陪孩子,把日常的点滴小事都变成游戏!
生活用品是最好、最便宜的游戏道具。玛思博士表示,便宜的纸盒并不比昂贵的玩具差,评价玩具好坏的并非价格,而是用处。锅碗瓢盆就是最好的音乐道具。孩子通过敲击好了解声音的大小、步伐,甚至为自己创作出一段很好的音乐,充满收获感。
除此之外,把孩子整个身体放在卷起来的毛巾上,就能练习他的平衡感;一面镜子和一支口红可以帮助孩子认识自我,譬如:把口红涂在孩子的鼻尖上,当孩子在镜中看见自己,并试图抹去口红时,孩子就会意识到原来镜子中的孩子就是他一个人。
在游戏中学习社交礼仪
今天你的孩子可能正在玩过家家游戏,以后他可能就是你孙子的父亲。玛思博士觉得,孩子不只在游戏,更在历程学习做人的刚开始体验。
现在不少孩子都是独生子女,在合作等方面比较薄弱,爸爸妈妈应该鼓励孩子和其他孩子多交往,创造一个好环境。0至3岁的孩子已经有他们我们的社交。玛思博士说,当孩子哭泣时,其他人会有反应,这就是刚开始的交流。孩子会在和其他人的游戏中渐渐知道规则、解决问题办法等,而户外游戏更能帮助孩子认识世界、热爱世界。
同时,教会孩子在游戏完毕后整理房间,也能够帮助培养他们的责任感。
父母,孩子的第一个玩伴
爱玩是孩子的天性,但并非所有些游戏都同等。父母要选择适合的游戏,并做好孩子的第一个玩伴。
玛思博士说:别把孩子推给电视就以为了事,尽管电视节目非常有趣。父母选择的游戏不可以太复杂,但也不可以太刺激。游戏要尊重孩子的成长速度,符合孩子的特征等。专家建议,躲猫猫就是孩子最爱玩的游戏之一,孩子遮住双眼就会觉得事物消失了,玩这种游戏可以帮助孩子意识到物体永恒性,父母不会由于他看不见而没有。
孩子的模仿能力也非常强,常常做一些平时动作,譬如:挥手再见等,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掌握用肢体语言表达;而角色饰演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,给孩子一只玩具话筒或用玩偶和孩子对话,都能更好地让孩子开口表达。